今天是     欢迎您来到九江三中!   
信息检索: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校庆专题 校庆专题
悠悠寸草心,深深母校情
2016年5月3日 | 点击数:17617 | 【】【】【
 

九江三中99届校友  刘慧

 

前几日,接到恩师来信,嘱我写一篇回忆母校九江三中的文章。我深感惶恐,但内心深处也确实想为我深爱的母校、我景仰爱戴的老师们写一点什么,表达我的感激和思念之情。
   
记得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就职演讲时曾说,所谓大学者,非谓有大楼之谓也,有大师之谓也。梅先生的这句名言用在我的母校——九江三中,亦十分恰切。遥想我当年就读九江三中时,校园环境朴素整洁,虽没有现代化场馆设施,然最让我感动、感念、感恩的就是三中老师的那一份先学生之忧而忧,后学生之乐而乐的育人情怀。
    1996
年我从九江动力机厂子弟学校考入九江三中。高一尚未分科,我的班主任老师是黄玉华,英文老师是陈萍,语文老师是陈德人。黄老师严谨又不乏激情,记得为了讲清楚一个较难知识点,他反复询问我们听懂了没有,讲到激动之处把外套脱下,往讲台上一扔,同学们都报以会心的笑声。陈萍老师肄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,英文发音十分纯正,她在19年前就打破了传统的重语法轻听说的哑巴英语教法,采用了当下仍盛行的交际法,十分难能可贵。陈德人老师留着浓密的髭须,衣着朴素,学识渊博,写得一手好字,对作文的讲评尤为精彩。
   
高二我们开始分科,我选择了文科,我的语文老师是李定平,数学老师是邹玉萍,英语老师兼班主任是陶芳梅,历史老师是汪世共,政治老师是夏跃跃。
   
李定平老师是我遇到的最为优秀和敬业的语文老师,没有之一。正是在李老师的培养和引导之下,我与中文结缘,一路前行,攻读研究生和博士,并走上了对外汉语教学与华文教育的研究之路。
   
初上李老师的课时,他不苟言笑,认真得让我们学生害怕。但几个月、一学期、一年过去了,李老师的语文教学引导我们认识了这门课程的科学性、系统性,针对性(针对的是我们每个人都绕不开的高考)。更为神奇的是,李老师并没有将语文讲得天花乱坠、玄妙无常,他剖析古今汉语的异同,他分析阅读文章的要领,他讲解作文写作的步骤。正在是李老师的课上,我改变了对语文的认识:语文不是小儿科,这里面蕴藏着十分丰富的、既需要情感领悟也需要理性分析的知识宝藏,其中的奥秘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探索去发现。随着中国的强大和汉语热的兴起,我们需要将中华语言文化向全世界传播,这对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,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大有裨益。
   
此外,班主任陶芳梅老师在学习之外还十分关心我的生活。由于我家离学校较远,中午无法回家休息。陶老师将办公室钥匙交给我,让我在办公室午休自习。这让我十分感动。汪老师在上下五千年之中纵横捭阖、夏老师在东西方哲学之间自如穿梭,这些老师和他们的课程都是我一生难忘的美好回忆。
   
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母校和恩师们留给我的,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,我将永远铭记在心,并以此为动力,在学术的道路上努力前行。
 

个人简介:

刘慧,女,1982年生,九江三中1996级校友。博士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现任教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,并在教育部与暨南大学共建的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。研究领域为:对外汉语教学与华文教育;海外华语研究;社会语言学;现代汉语语法。
近年来,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优秀人才培养计划,教育部优秀中青年语言文字工作者培训班。作为主持人承担了教育部、国家语委、国务院侨办、广东省教育厅、广东省侨办等各类课题十多项。发表论文二十余篇。所撰写论文曾发表于《语言战略研究》创刊号和《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绿皮书》。

分享到: 更多
网站首页 | 认识三中 | 校园快讯 | 处室动态 | 教育教研 | 德育经纬 | 招考快讯 | 三中党建 | 下载中心 | 校庆专题 | 创文创卫 | 用户登录

版权所有: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 赣ICP备06001545号

地址:九江市十里大道2号 邮编:332000  

电话:0792-8135494

 


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45号